生活中不少人喜歡喝熱水、溫水,外出帶個保溫杯,隨時能喝到熱水,也是很多人的習慣。但市面上的保溫杯千千萬,如果不小心買到質量不佳的保溫杯,可能會帶來健康隱患。
一、什么樣的保溫杯不能用?保溫杯大多是不銹鋼材質,耐高溫且保溫性能好。其他材質如玻璃、陶瓷、紫砂等,受保溫、防摔和價格等因素影響,只是“保溫杯大軍”中的一小部分。
目前保溫杯市場上出現比較多的分別是“代號”為201、304和316的三種不銹鋼。
新聞里曝光的不合格保溫杯,大多是采用201不銹鋼作為保溫杯內膽。201不銹鋼保溫杯雖然很便宜,但不建議購買。因為這個201不銹鋼不是食品級材料,屬于工業用品材料,大部分用于制作裝飾管、工業管和表帶等。
201不銹鋼的錳含量高,耐腐蝕性差,如果將其作為保溫杯的內膽,長時間存放酸性物質就可能導致錳元素析出。金屬錳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但過量攝入錳會傷身,尤其是會傷害神經系統。
不銹鋼與食品接觸,其安全隱患主要是重金屬的遷移問題。因此,與食品接觸的不銹鋼材質必須是食品級的。食品級不銹鋼最常使用的是耐腐蝕性較好的304不銹鋼。
304不銹鋼比較耐酸,但遇到含氯離子的物質,如鹽溶液,還是容易出現點狀腐蝕。而316不銹鋼就是進階版了:它在304不銹鋼的基礎上增加了金屬鉬,得以擁有更好的耐腐蝕性。316不銹鋼成本較高,大多用于醫療、化工等高精尖領域。
因此,我們在選擇保溫杯的時候,建議選擇符合安全標準的,標注有304、316或“食品接觸用”的不銹鋼,安全性和耐腐蝕性上更有保障。
二、挑選保溫杯記住6點1.通過正規渠道購買,盡量挑選知名品牌的產品。消費者購買時應注意查看說明書、標簽和產品合格證等是否完整,避免購買“三無產品”。
2.查看商品是否標識其材料類型及材料成分,如奧氏體SUS304不銹鋼、SUS316不銹鋼或者“不銹鋼06Cr19Ni10”等字樣。
3.打開保溫杯聞聞,如果是合格的產品,因為使用的材質都是食品級,一般不會有異味。
4.看看表面是否光滑。好的保溫杯內膽、外壁及杯口光滑,無劃痕和磕碰,沒有焊縫。
5.密封圈、吸管等容易接觸液體的配件,應該使用食品級硅膠。
6.購買后應先進行漏水和保溫性能測試,通常保溫時間需達到6個小時以上。
判斷杯子保溫性能:往杯中注入熱水,擰緊蓋,幾分鐘后用手觸摸杯體,如果沒有明顯熱的感覺,表示保溫性能良好。
測試杯子的密封性:往杯中注滿水,擰緊杯蓋,水平放置以及倒置片刻,看是否有水溢出,沒有溢出則表明杯子的密封性良好。
三、保溫杯使用的5個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