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職業病防治院中毒醫學科主任、主任醫師賴燕介紹,科室近期接診了一位急性蘑菇中毒患者。由于野生蘑菇種類繁多,目前尚未形成可用來鑒別其是否有毒的簡易科學方法,僅靠肉眼和根據形態、氣味、顏色等外貌特征難以辨別,極易誤食而引起中毒。醫生呼吁廣大市民對來源不明的蘑菇要高度警惕,不采、不買、不賣、不食野生蘑菇。
吃了野生蘑菇干貨
男子嚴重肝衰竭
“患者反復嘔吐伴腹瀉3次,懷疑食用野生蘑菇后中毒!”近日,李爹爹被救護車送往湖南省職業病防治院急診。據其兒子李先生介紹,前一天晚上,李爹爹用朋友送的“山里采的、野生蘑菇干貨”煮了一鍋湯食用。
李先生回憶,他和妻子不愛吃菌類食物,因此當天只有父親食用了!罢l知父親吃完就出現了反復嘔吐、腹瀉、大汗淋漓,于是馬上把父親送到了衛生院。醫生懷疑蘑菇中毒,讓我們趕快來長沙!
根據李先生提供的蘑菇照片,醫生很快找到了肇事“菇”——條蓋盔孢菌,又稱條蓋盔孢傘,是湖南省晚春至初夏、晚秋至初冬的劇毒蘑菇之一。條蓋盔孢菌含有鵝膏肽類毒素,與劇毒的鵝膏、環柄菇一樣可以造成急性肝損害。
“他的檢查結果顯示肝損害比較嚴重!辟囇嘟榻B,患者中毒主要是由于食用了含有劇毒的鵝膏肽類毒素的毒蘑菇。科室緊急為其進行了洗胃、血漿置換、補液、促排、保肝、保胃黏膜等治療措施。“幸虧家屬送醫及時,并且攜帶了進食蘑菇的照片供我們參考!辟囇嗾f,經過積極救治,目前患者已脫離生命危險,正在接受進一步治療。
“原以為只是新鮮蘑菇不能隨便采,沒想到蘑菇干貨也危險!再不敢吃來源不明的野生蘑菇了!崩畹硎荆F在回想十分后怕。
不采、不買、不賣、不食
是預防中毒最有效的方法
雖然每年5月到7月才是蘑菇中毒高發期,但因為嘗鮮而導致的蘑菇中毒事件隨時可能發生。據湖南省疾控中心統計,2014至2022年我省共上報因毒蘑菇導致的食源性疾病事件2002起,發病6749人,事件數占整個食源性中毒事件數的50.16%。
如何避免野生蘑菇中毒?賴燕指出,食用的蘑菇應從超市等正規渠道購買。野外的蘑菇一定不要采,僅依靠民間流傳下來的“經驗”并不能保證不誤采有毒蘑菇。尤其要注意的是,“以往吃過沒事,再吃一定沒事”的想法很危險。
在野外環境中,無毒蘑菇與有毒蘑菇常常共生,它們的外觀極為相似,極易導致誤采誤食。即便是對蘑菇有深入研究的生物學家,也往往需要依賴實驗室的專業設備來進行精確鑒別。對于非專業人士而言,僅憑經驗以及形態、氣味、顏色等外觀特征來判斷蘑菇是否有毒,是極具挑戰性的。許多有毒蘑菇的外表相當樸素,例如中華鵝膏就是不起眼的灰白色。此外,有人錯誤地認為不招蟲蛀的蘑菇便是有毒的。賴燕強調,對人類有毒性的物質對動物不一定有毒,例如豹斑鵝膏就常被蛞蝓所食用。
還有一些市民認為,野生蘑菇只要“徹底熟食就能安全無憂”。實際上,許多毒蘑菇毒素性質穩定,如鵝膏毒肽等,它們耐高溫、酸堿和鹽,常規烹飪手段不能將其去除。為了避免發生意外,建議市民不要采食任何野生蘑菇。
疑似蘑菇中毒怎么辦?
目前對于野生蘑菇中毒尚無特效療法。若不慎食用毒蘑菇,應立即進行催吐,但若中毒者出現昏迷則不宜進行人為催吐,否則容易引起窒息。必須盡快送往醫院治療,同時最好攜帶毒蘑菇的樣品以供有關部門鑒定和醫護人員救治參考。此外,專家建議吃蘑菇的同時不要飲酒,因為酒精能加速毒素的吸收,一旦吃的是毒蘑菇,會加速毒素擴散。
目前沒有簡單易行、快速有效地識別蘑菇是否有毒的方法,避免毒蘑菇中毒,最安全的方法就是不采食野生蘑菇,不食用來源不明的蘑菇,更不要購買個人采摘售賣的蘑菇或市場上售賣的野生蘑菇。沒吃過或不認識的野生蘑菇,千萬不要輕易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