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湘潭市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
離退休一支部書記 羅銀生
六月,告別了溫柔的春風,迎來了火熱的夏季。在這個色彩繽紛的季節(jié)里,我們湘潭市市場監(jiān)管局離退休一支部的幾名老同志加入湘潭市“我愛我家”老干部志愿服務隊,一起進社區(qū)、穿巷道、走家戶、探民情、發(fā)資料、做宣傳,開展了一次特別有意思的創(chuàng)文志愿服務活動。
內(nèi)容切民心、方式樂民意、服務心貼心,活動主題鮮明,效果好、效率高、影響大,成就感、收獲感、自我滿足感強。更有意義的是,一天接近兩萬步的丈量,不僅有“醉眠嶺上草”之樂,更是存“不覺夜露濃”之趣,讓我們領會到湘潭的“香氣四溢”,體驗一次難忘的“我愛我家”快樂時光。
一條古巷一段記憶
由義巷是十八總朝陽街旁的一條支巷。沿著人民路往西走,過了朝陽街10多米遠,從一條很不起眼的小巷拐進去,就到了由義巷。巷子不長,10多分鐘就能走完。路也不寬,僅夠一輛三輪車通行。但這里是秋瑾故居,曾是商賈面鋪掌柜和平民百姓的居住地。
隱居鬧市一隅的由義巷,顯示其“年紀”的是那圓滑光溜的麻石路和房屋的木質房梁。我們?nèi)胂锓⻊盏牡谝粚ο缶褪蔷幼≡谙镒颖M頭的王老夫婦。王老夫婦盡管均已70出頭,但這里的“好風水”使得他們?nèi)允恰扒镲L陣里青春駐,風釆依舊領風騷”。
兩老的面容看上去也就是60歲的樣子,耳聰目明,健談有趣。住的房子“年事已高”,大門的門楣上還保留著門簪。聊完創(chuàng)文與健康主題之后,我們順便提及其大門的古老。頓時,王老話匣子大開,講述了這房子和巷子鮮為人知的一些往事。
他少年時代隨父母搬進了這房管所的房子。這房在解放前是一個世襲經(jīng)營“轎業(yè)”的老板住的,現(xiàn)在還看得出停放轎子的長廊和三進配置的民宅舊痕。1938年,日本人大規(guī)模轟炸長沙,波及湘潭,這宅子第一進門樓全部被炸毀。旁邊的棗子巷、筷子巷、謝家圍子都灰飛煙滅。
聽老輩子說,日本人沒有轟炸之前原來這里是湘潭的經(jīng)濟中心,很是喧囂熱鬧。王老祖輩們的年代,從巷子向南走,西側是船家住宅、纖夫歇息地和水運管理機構,東側則是三層樓的太平洋航運俱樂部。再往前走通往湘江。十八總有個貨運“大碼頭”,有4條方便百姓下河挑水的石梯道,還有4條方便清潔夫下河往船上送糞水的石梯道。無論是取水道還是送糞道,與其相連的巷子是都只有一臂展寬,兩者相遇,都得“禮讓三分”。
聽聽過去的故事,想想由義巷狹窄、擁擠、疏于管理的環(huán)境,平凡、瑣屑、苦澀的生活,對于這里市井平民來說自然不會絢麗如詩、歡愉快樂。但無論哪朝哪代,這些小人物卻都以民眾特有的善良、寬厚和幽默面對著世道帶給他們的一切。
共產(chǎn)黨開天辟地,領導人民鬧革命,推翻舊社會,建立新中國,才有了今天人民當家做主、安居樂業(yè)的太平年代,才有了湘潭十八總的巨變。無數(shù)事實證明,只有共產(chǎn)黨,才能救中國;只有共產(chǎn)黨,才能為人民謀幸福;只有共產(chǎn)黨,才能讓人民過上好日子。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與過去任何時候比較,都是天壤之別,是無數(shù)先輩披荊斬棘、忍辱負重、沖破險阻、流血犧牲換來的。我們當不忘初心,珍惜當下,傳承信仰,當好“我愛我家”志愿服務者,為民眾過上更幸福的日子獻上微薄之力,
一座建筑一個故事
千百年來,湘潭有著“小南京”之稱。商業(yè)的繁華,不同地區(qū)人們的不斷匯入,讓不同的文化和生活習慣在湘潭大地留下不同流派、各具特色的建筑。它們以其獨特的歷史與文化積淀,記載著各自的故事。
湘潭古橋多、古廟多,教堂也多。登頂眺望,在古建筑的灰色屋頂中,教堂顯得十分醒目,讓人感到“心似雙絲網(wǎng),中有千千結”。帶著疑惑,我們來到朝陽街馬中洪教授家里請教。馬教授見多識廣、博學多才,很高興地接待了我們。他說,這些教堂早已人去樓空,冷清清地留下一片片埋愁地。它們靜靜地佇立,向人們訴說著西方文化入侵的罪惡與湘潭人民不屈不饒的反抗精神。
最早傳入中國的西方文化是基督教文化。據(jù)史料記載,早在清朝雍正年間之前,湘潭就已經(jīng)有了教堂。1860年《天津條約》訂立,中國允許傳教士進入內(nèi)地合法傳教,湘潭就有了更多傳教士的足跡,他們在華做了一些辦報、辦學和辦醫(yī)等慈善事業(yè)。可是,這種西教文化以侵蝕文化、信仰為手段,通過傳播他們的宗教信仰,達到控制中華民眾之目的。在廣大人民群眾與帝國主義的矛盾中,基督教作為一種西方宗教文化,產(chǎn)生了毒害人民、輔助侵略的不良作用。也正是因為如此,它的進入,一開始就遭到湖南人的強烈抗拒。從1860年開始,湘潭“反教排外”的風氣極盛。凡有傳教士涉足之處,都無例外地發(fā)生了“反教排外”事件。這也從側面反映了當時傳統(tǒng)湖湘文化所蘊涵的強烈內(nèi)凝力。
1949年全國解放,湘潭成立了天主教“三自革新委員會”,不再接受外國在人事、行政上的干涉,不接受外國津貼、援助和外籍教士擔任傳教工作,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宗教法》,愛國愛教,自治、自傳、自養(yǎng)地開展正常宗教活動。
通過對宗教的了解,我們心靈也受到了啟發(fā)。宗教是一種社會現(xiàn)象。在中國,宗教活動必須與社會主義社會利益相一致。自覺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蝕,傳承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也是文明創(chuàng)建的重要內(nèi)容。
一個社區(qū)一種風尚
隨著祖國現(xiàn)代化建設的步伐,現(xiàn)在的湘潭,高樓拔地而起,氣勢雄偉,傲視蒼穹。行走在湘潭的大街小巷中,寬闊平整的道路、錯落有致的綠化街亭,令人心曠神怡。景色宜人、清潔衛(wèi)生的住宅小區(qū),處處可見坐著聊天、喝茶、打牌的老年人群;陽光絢麗的小院子里,不少老年人在花盆旁修枝剪葉、給泡沫箱里的蔬菜施肥除蟲,喜悅地欣賞勞動成果;熱鬧的公園里,不少音樂愛好者在吹拉彈唱;街頭巷尾的大樹下,陳舊的桌椅陪伴著老年人回憶過去的往事,見證社會巨大的變遷。舒適的生活顯示著人們舒適的心境。在服務群眾方面,社區(qū)發(fā)揮了很大作用。夕陽西下,結束了一天的走訪和宣傳,我們一行人來到魯班殿社區(qū)睦鄰新村,了解社區(qū)如何開展工作。不問不知道,一問贊聲高!魯班殿社區(qū)在抓“文明治理、文明建設”方面,有著獨特的新理念、新方法、新風尚,收獲了居民們的一致好評。
該社區(qū)有工作人員10名。黨組織設有一個總支,轄黨支部6個。在總支書記侯湛江、副書記張文星的帶領下,他們堅持黨建引領,以創(chuàng)建“善治小區(qū)”為抓手,以“智治支撐大治理”為平臺,構建社區(qū)治理體系;黨員發(fā)揮“核心堡壘”作用,工作人員依法履職、用心服務,確保及時知民情、解民意、服務周到優(yōu)質;健全全民參與機制,推動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構建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的自治體系,夯實基層自治基礎,提升社區(qū)自治效能;弘揚魯班工匠精神,厚德至誠,精工至善,有效推動社區(qū)治理;深化“紅榜頌道德”主題活動,倡導居民文明新風尚。魯班殿社區(qū)人員的辛勤耕耘,贏來了成績斐然、碩果累累。
在全體市民的共同參與和努力下,一個歷史底蘊深厚、文化氛圍深厚、城市特色鮮明的“文明新湘潭”正昂首闊步走來。我愛湘潭美!我愛我家“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