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12315”投訴舉報熱線,市民并不陌生。可是,說起這條熱線背后的運行機制,熟悉的市民并不多。3月15日,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記者走進“12315”投訴舉報指揮中心,透過接線員繁忙的一天,了解消費維權背后的運行機制。
“你好,這里是12315,請講……”上午9點,一走進“12315”投訴舉報指揮中心,我們就聽到了這樣溫柔的話語聲。“這句話,我們每天都要說上百遍。”接線員王萍說,面對電腦屏幕和接線話筒,他們會習慣性嘴角上揚,保持微笑,好讓消費者焦躁的心情平靜下來,將事情的經過敘述完整。
“從今天上午8點到下午3點,我們已登記137個投訴舉報信息。”該中心負責人朱良兵說。話音剛落,一名男子來到現場投訴。原來,去年4月,這名男子在湘潭高新區一家門窗店訂購了某品牌門窗,前段時間發現安裝的門窗并不是約定的品牌,已經多次找到商家協商,但均未成功。朱良兵第一時間熱情接待了他,在了解清楚具體情況后,詳細登記該投訴信息,第一時間將其分送到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高新區分局處理。
當問及什么時候最忙時,5名接線員異口同聲地回答:“春節疫情防控期間,我們的耳膜都要炸了!”原來,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12315”投訴舉報指揮中心每天都要接聽200多個電話,來電量是去年同期的10倍。按照要求,他們必須在規定時間內處理好各類投訴舉報。于是,他們加快打字速度,詳細詢問來電人姓名、投訴內容、處理訴求等情況,以便分送各相關部門在處理時能一目了然。
“有時候市民不理解我們的工作,情緒比較激動,這讓接線員心里難免會委屈。”朱良兵說,即便如此,接線員依然微笑面對每一位投訴者,因為“12315”已成為他們最信任的一個電話。隨著消費者維權意識逐漸增強,接線員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不僅要熟悉《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基本法規,還要懂得各行各業的相關知識。對接線員來說,最欣慰的便是消費者說的一聲“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