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中國健康傳媒集團食品藥品輿情監測中心發布的《食藥輿情》周報在“照謠鏡”欄目中揭開了數十個食藥健康類謠言的真相。今日,盤點一年來“照謠鏡”欄目“照”出的謠言,我們特別推出“謠斯卡”獎項,為公眾澄清事實、還原真相,為謠言治理方面的創新做法點贊。
![]()
“最佳主角獎”:紫菜
2017年2 月 16 日,與“塑料紫菜”相關的視頻在微博中擴散(圖1)。視頻中,一位大媽從買來的“紫菜”中,取出幾塊泡在水里,說聞到一股腥臭味,而且拉拽不開,吃的時候嚼不碎,便判斷紫菜是廢舊的黑塑料袋做的。
![]()
圖1 “塑料紫菜”視頻截圖
應對措施
![]()
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監測到該謠言后,于2017年2 月 17 日迅速協調天津、福建、北京等地監管部門進行核查,組織企業、協會等進行回應。2017年2 月27 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局長畢井泉對“紫菜是用塑料制成”進行了回應說明。
處理結果
![]()
截至 2017年6 月 6 日,公安機關抓獲了 18 名制造、傳播“塑料紫菜”謠言以及實施敲詐勒索的違法犯罪人員,分別為實施敲詐勒索人員5名,制造“塑料紫菜”謠言人員 5 名,傳播謠言信息人員 8 名。11 月 30 日,晉江法院判決被告人王某祥犯敲詐勒索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十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三萬元。
![]()
“最佳表演獎”:肉松
2017 年 5 月開始,視頻網站、微博和微信朋友圈開始流傳幾段“肉松是棉花制成的”系列視頻(圖 2)。視頻中,解說人操著不同口音講解,肉松在水中揉搓后出現絮狀物為“棉花”,并用打火機點燃,稱有“棉花味”。謠言視頻最先出現在廣西壯族自治區賀州市。
![]()
圖2 “棉花肉松”視頻截圖
應對措施
![]()
2017年5 月 16 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的官方微信“中國食事藥聞”發布辟謠專題“肉松餅是棉花做的?別信!專家教你分辨”。
處理結果
![]()
2017年5 月 22 日,造謠者林某因散布謠言,虛構事實擾亂公共秩序,被浙江省永康市公安機關依法行政拘留 7 天并處罰金。5 月 27 日、28 日,青島市市南區警方將編造并發布費縣路某糕點店所售蛋糕使用“棉花肉松”視頻的違法者王某、黃某抓獲,兩人對違法事實供認不諱,警方依法對兩人行政拘留 5 日。5 月 28 日,因涉嫌虛構事實擾亂公共秩序的兩名嫌疑人被江蘇省宿遷市警方處以治安拘留 7 天的處分。5 月 31 日,四川省眉山市警方對拍攝“肉松是棉花”視頻違法嫌疑人彭某某處以行政拘留 5 日的處罰。6 月 6 日,湖北荊門對造謠女子處以罰款 500 元的行政處罰。6 月 12 日,廣東省云浮市云城警方對網上造謠者梁某處以行政拘留 7 日的處罰。
![]()
“最具長壽獎”:大米
2017 年 2 月份以來,微信平臺上流傳著一段兩分鐘的視頻(圖 3)。視頻中,一男子不斷將一個個塑料袋放入一臺機器,經過熔解、拉絲、切割等工序,最終生產出一粒粒狀似米粒的白色固體。視頻配有文字稱,這就是“假大米”的制作過程。
![]()
圖3 “塑料大米”視頻截圖
處理結果
![]()
2017年5月17日,海南省海口市警方依法對發布“塑料大米”虛假信息的造謠者蘇某珍予以行政拘留5 天。5 月 26 日,海南省東方市公安局依法對龐某美處以行政拘留 5 日的行政處罰。6 月 12 日,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公安局對違法嫌疑人烏某依法給予行政處罰。
![]()
“最能忽悠獎”:桃子
2017 年 7 月中旬,一段“臨沂桃子打防腐劑”的視頻在微信群、朋友圈流傳,視頻中一名男子正在成箱的桃子上噴灑液體,而旁邊的錄制者則稱:“山東臨沂的桃,拉往沈陽去賣,吃桃應注意,這打的全是防腐劑!你看,正往桃上打藥呢!”(圖 4)。一時間,“桃子噴防腐劑”傳言引起了消費者的恐慌、更引起了桃農的極大不滿。
![]()
圖4 “桃子噴防腐劑”視頻截圖
![]()
應對措施
![]()
2017年7 月 18 日,臨沂市桃產業創新團隊通過臨沂市農業局網站發布《辟謠聲明》。視頻中出現的男子也“現身說法”表示,他是好心幫一名客商噴水,并不知道有人用手機偷拍了他。而且,就連噴水用的水槍都是客商提供的。網上流傳的視頻,讓山東省蒙陰縣的桃農受損嚴重,桃子價格急劇下滑。
處理結果
![]()
2017年7 月 26 日,山東省蒙陰縣民警在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將造謠視頻發布者王某國成功抓獲。11月 27 日,拍攝視頻的造謠者貨車司機王某,被臨沂市蒙陰縣人民法院以損害商品聲譽罪判處有期徒刑 1 年,并處罰金人民幣 3 萬元。庭審中,王某對犯罪事實供認不諱,當庭認罪悔罪。
![]()
“最具舞臺效果獎”:黃瓜
2017 年 11 月,朋友圈瘋傳一段“青瓜打著吊瓶注射激素”的視頻(圖 5),視頻中男子在一片瓜地里,發現青瓜的瓜蒂部位都掛著“吊瓶”,就像給黃瓜“輸液”一樣,拍攝者聲稱從老板那里得知“吊瓶”里面裝的是“激素肥”,瓜農們是通過這種方式給青瓜注射激素。該男子多次呼吁:“我們的激素肥趕緊推開啊,趕緊用起來”。一時間,關于“黃瓜激素增肥”的說法廣泛傳播,賺足了眼球。
![]()
圖5 “青瓜吊瓶注射激素肥”視頻截圖
視頻發出后,就有人提出了疑問:拍視頻的人沒有露臉,視頻中沒有說明具體時間和地點,是一個典型的三無視頻。視頻中至少三次出現宣傳某品牌肥料的口號,明顯是通過貶損他人來宣傳產品。
此次“黃瓜激素”謠言特征明顯。由于社交媒體普遍的匿名化,謠言的“利用價值”愈發多樣。新形式下的謠言成為很多輿論商戰的手段,造謠者利用公眾對于食品安全的關心編造相關謠言,從而博取關注度,借勢營銷。
![]()
“最具煽動性獎”:疫苗
2017年 3 月份,微博博主 @ 急診夜鷹爆料,一個名為“關注疫苗安全”的微信公眾號發布文章,呼吁家長“為了孩子的健康,請遠離疫苗!”(圖6)。該公眾號鼓吹疫苗有毒,包括狂犬疫苗在內的所有疫苗都不能打,稱艾滋病是專家發明出來、通過疫苗傳播的,聲稱中醫可以代替疫苗預防、治療疾病……
![]()
圖6 “疫苗”文章截圖
處理結果
![]()
此次謠言一經傳出,造謠的“關注疫苗安全”公眾號已被微信永久封禁,直接“源頭治理”,徹底斬斷謠言的傳播路徑。
![]()
“最佳視覺效果獎”:大蝦
2017年,“大蝦有蟲”的視頻一度在網絡上流傳甚廣(圖7)。視頻里,一位大媽用剪刀剪開蝦頭,用牙簽從活蝦里挑出兩條白色柔軟的“蟲子”,連續兩只蝦都被挑出,大媽聲稱每只蝦里都有“蟲子”,千萬不能吃!早在 2016 年 5 月份就已經出現過類似的謠言,只不過主角是皮皮蝦。
![]()
圖7 “大蝦有蟲”視頻截圖
![]()
應對措施
![]()
事件發生后,江蘇省公安廳網絡安全保衛總隊官方微博“江蘇網警”第一時間對此發布辟謠微博:“經查,類似謠言早于幾年前就已出現,這兩條白線不是寄生蟲,而是雄蝦的精巢。2017年6 月3 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官方微信發表辟謠專題,從經濟學角度和科學角度揭露“大蝦有蟲”的真相。
![]()
“年度特別獎”:預防式辟謠
在螃蟹上市之前,中國健康傳媒集團在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新聞宣傳司指導下,進行了一次針對螃蟹“季節謠”的預防式辟謠(圖 8)。總局官方微信“中國食事藥聞”發布辟謠消息后,眾多媒體轉發報道。
![]()
圖8 預防式辟謠文章截圖
對于那些“季節謠”,根據其特點我們開啟了預防式辟謠模式,在時令食物上市之初發布相關食品辟謠信息,提前為公眾提供知識參考,擠壓謠言生存空間,讓謠言無路可走。
![]()
“最具壓力獎”:食品企業
“金沙河掛面含膠”(圖 9)、“金龍魚涉嫌地溝油”、“吃千祥羊肉感染 SB6 病毒”、“龍口粉絲是塑料做的”……2017 年多個謠言指向明確,涉及多家知名食品企業。
![]()
圖9 “金沙河掛面含膠”視頻截圖
2017 年 7 月,國務院食品安全辦等 10 部門聯合發布《關于加強食品安全謠言防控和治理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確指出,謠言涉及的當事企業是辟謠的第一責任主體。對謠言明確指向具體企業的,食品安全監管部門要責成相關企業發聲澄清;指向多個企業或者沒有具體指向的,要組織研判,采取措施制止謠言傳播,并采取適當方式澄清真相。